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西靖安:走一条乡土文化育人新路

发布时间:2024-05-21 作者:徐光明 甘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从江西省会南昌沿高速公路驱车西向,半个多小时,便进入了宜春市靖安县地界,汽车在九岭山脉东段南麓穿行,只见一路层峦叠翠,薄雾氤氲。

“白云深处,靖安人家。”这座至今未通火车的赣西北山区小县,常住人口仅12万余人。

靖安县最偏远的乡镇——中源乡,地处赣、湘横贯的九岭山脉中段腹地。独特的地理区位,铸就了厚重的乡土文化,村民世代与文结缘,农民书画、农民剧团、钟家武术、诗词联韵等文化蓬勃发展。

去年定向师范生毕业,刚满20岁的胡小梦本可以选择到县城学校任教,最终却选择回到山沟里的母校——中源学校。

“从小跟着父亲练习书法,几年前父亲受聘为学生的书法教师,每周给初中年级学生上书法课。我也想回家乡尽点自己的绵薄之力。”现如今,胡小梦是学校的语文兼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师。

近年来,为了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挖掘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新路径,九年一贯制的中源学校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汲取养,逐渐走了一条“武术健体 翰墨润心”的乡土特色文化之路。

“钟家武术和书法一直是我们乡镇的特色,从最早的乡村少年宫特色课程到现如今成为我们中小学生课表上的校本课程,我们探索了近10年。”中源学校校长郑正才介绍说,通过收集、整理,搭建课程体系,现如今学校不仅每周都有一节专门的武术课和书法课,还聘请当地钟家武术的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走进校园,胡小梦的父亲胡正忠便受聘为学校初中阶段的书法老师,每周给学生开设专门的书法课。

“近年来,为了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教育系统深挖当地的乡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整合社会优势资源,聚焦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将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等相结合,打造和谐育人新环境。”说这话的靖安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吴萍,曾在县文广新局担任过主要领导,对当地的非遗及乡土文化如数家珍。

学校通过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和历史名人,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乡土素材,聘请当地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名家来校开设特色课程,靖安草龙灯、黑陶、花鼓成了学校非遗课堂上的主角,各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满了本土气息。

春末夏初,地处靖安白茶发源地的官庄镇,一筐筐采摘好的茶青正等着进入下一道工序。这些茶青皆是官庄初级中学学生劳动课上的成果,在学校后山,有一片4亩的白茶园,是学校的茶劳动基地,每当茶叶采摘季,就会组织学生进行茶劳动。

“除了采茶,我们还教会学生茶树的护理知识,邀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教学生制作手工红茶。学生们参与采茶、种茶、修剪茶树,在认识、感知的过程中,感受着劳动的价值。”该校校长吴景清介绍,除了每年三四月的“茶礼文化周”,学校还深挖茶文化内涵,构建“以茶育人,以礼范人”的茶礼文化特色活动课程,定期开展茶文化主题班会,组织以“茶”为主题的系列绘画作品选,开展茶礼文化主题征文活动,创建茶艺室,成立茶艺社团,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茶艺培训……

“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劳’养德,以‘劳’育美,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吴景清补充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徐光明 甘甜)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